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间质瘤是一种什么样的肿瘤(胃肠间质瘤是癌吗)?

间质瘤是一种什么样的肿瘤(胃肠间质瘤是癌吗)?

简介:关于间质瘤是一种什么样的肿瘤(胃肠间质瘤是癌吗)?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七彩阳光三农网-农村养殖业致富项目。

现在胃肠道间质瘤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前些年一月门诊遇到一两例患者,现在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台间质瘤手术。很多患者是体检或因其它疾病体检偶然发现的。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症,癌起源于粘膜上皮细胞,而间质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很多人即使是医务工作者,如果不是肿瘤专业的,对胃肠道间质瘤了解也很有限。下面通过概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随访等方面予以介绍。

一、胃肠道间质瘤概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之一,主要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驱动,也包括野生型间质瘤。组织学上多为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均匀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或弥散像,免疫组化检测CD117或D0G-1表达通常为阳性。

发病部位:分布广泛,可发生于食管至肛门,其中胃和小肠最常见,60% ~ 70%发生于胃,主要在胃、胃窦和贲门,20% ~ 30%发生于小肠,5%发生于结直肠癌,5%发生于食管。近年来,在肠系膜、网膜、肝脏和女性阴道也发现了间质瘤。

发病原因:综上所述,基因突变主要是c-kit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少数是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第18外显子突变或缺失或其他稀有基因突变引起的。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问题不大。遗传倾向不明显.

第二,胃肠道间质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般小于5cm的间质瘤临床表现不明显。当然,不仅仅是大小,肿瘤的位置和生长方式也有关系。

胃间质瘤:只有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腹胀和进食困难,否则很难发现;如果肿瘤有溃烂导致出血,也可以发现,如黑便或呕血,胃镜也可以发现。

食管间质瘤:最主要的原因是吃饭时很难噎住。就诊时胃镜或胸部CT发现食管占位。

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是否导致肠梗阻.有关许多小肠间质瘤都是由肠梗阻引起的,如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超声或盆腔CT发现腹腔占位。是否导致梗阻不仅与大小有关,还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肿瘤起源于小肠壁,但如果生长在腔内,2-3cm可导致梗阻。如果长在腔外,10cm处可能没有典型的梗阻,但往往会有明显的腹部包块,腹部可触及,甚至活动。如果肿瘤生长过快,血供不足,会导致粘膜缺血、糜烂、溃疡、中枢性坏死,并突入肠腔,引起肠道出血.如果突入腹腔,会引起腹腔大出血。

CT显示中下腹腔有一个很大的圆形肿瘤。

直肠间质瘤:的主要症状是排便困难,少数病人会有出血。这样的病人更容易早期发现。

三、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手段

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决定所必须的检查手段是不一样的。对于胃和食管间质瘤来说,必须的检查包括胃镜、超声胃镜、胸部或腹部增强CT。

1.胃镜和超声胃镜:胃镜可确定病变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溃疡、出血情况;常见的胃镜表现如下图所示,一般为胃黏膜下光滑凸起的病变。粘膜光滑,少数会有小溃疡,有时会有血茄附着其上,这是与胃癌区别的重要因素,胃癌都是起于胃粘膜,可以看到粘膜的溃烂,粘膜不会是光滑的.如果在胃镜下考虑是间质瘤,一般会加做超声胃镜。目前超声内镜(EUS)是监测黏膜下肿瘤的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病变来源、胃壁各层的结构和位置,以及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和回声。同时,如果考虑是胃间质瘤,一般不取活检病理.一是不容易得到黏膜下的间质瘤组织,二是容易引起肿瘤破裂和扩散。除非肿瘤巨大或侵犯周围器官,否则不建议进行病理活检,手术难以直接切除,所以术前需要服药,活检是必须的。

胃镜下黏膜光滑,病变位于黏膜下。

胃小间质瘤,腹腔镜切除标本

影像学检查:增强腹盆CT或核磁共振成像

CT表现:GIST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腔外或腔内生长或沿胃肠壁浸润,大小不一,多为圆形肿块,少数不规则肿块,大部分边界完整。肿瘤体积较大的肿块常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原因是出血引起的缺血性坏死或囊性变。钙化可出现在肿瘤的边缘,以及大部分的实性部分

MRI表现:肿瘤实性部分磁共振成像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根据出血时间的长短,肿瘤出血区在T1WI和T2WI图像上由高信号变为低信号。在MRIT1WI反相成像中,邻近脂肪间隙的组织一侧会出现一个线性无信号区,可以帮助判断肿瘤起源于胃。

肠道或是邻近其他实性脏器。

腹腔内间质瘤(小肠间质瘤、小肠系膜间质瘤、大网膜间质瘤)

这几种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腹盆增强CT来诊断,术前很难完全确诊。如果CT发现腹腔肿物,与小肠或大网膜关系密切,并且有间质瘤的特点,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此时,要重点排除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导致腹腔转移,常见的就是胃肠道癌症转移或者妇科卵巢肿瘤转移到腹腔的结节。如果通过全面检查除外了其他器官病变,那么此时就可以考虑直接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理诊断来确诊。但如果考虑肿瘤巨大或与重要血管脏器粘连侵犯,手术切除困难时,需要腹腔穿刺取活检明确病理性质,药物治疗后再考虑手术切除。

结直肠间质瘤的诊断手段:结肠镜+超声内镜,原理及作用等同于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还需要腹盆增强CT。

以上检查手段如果是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术前检查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发现肿瘤巨大侵犯周围重要血管或脏器或有远处转移,无法根治手术切除,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和基因突变类型。为进一步药物治疗打下基础。

3、免疫组化检查

(1)组织学上,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通常将间质瘤分为3三大类:梭形细胞型(70%)、上皮样细胞型(20%)和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混合型(10%)。少数病例可含有多形性细胞,常见于上皮样间质瘤内。

(2)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为94%~98%,DOG1阳性率为94%~96%,其中CD117与DOG1具有高度一致性。多数梭形细胞GIST(特别是胃GIST)表达CD34,但在上皮样GIST中的表达不一致,在小肠GIST中CD34可为阴性。在常规工作中,推荐联合采用上述3项标记物

间质瘤免疫组化检查

4、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检测十分重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预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和指导临床治疗。

四、治疗原则

总的原则就是,如果能根治性手术切除,就要毫不犹豫的选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不能破裂,完整的切除,是目前降低复发转移的最重要原则。至于是选择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只要有把握肿瘤不破裂,完整切除的原则就可以。内镜下切除,由于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生长方式多样,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内镜下不容易根治性切除,并且并发症发生率高(出血、穿孔),故不常规推荐。

手术治疗原则:手术目标是尽量争取完整切除(R0切除)。如果初次手术不能完整切除,预计再次手术难度低且风险可以控制,不会造成主要功能脏器损伤的患者,可以考虑二次手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应避免肿瘤破裂和术中播散。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除非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迹象,一般情况下不必行常规清扫,但是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术中一并切除。

手术适应症

胃间质瘤

直径小于或等于2cm为小间质瘤,直径小于或等于1cm为微小间质瘤。这部分小间质瘤大多是偶然发现的,并且大部分都是呈良性或惰性经过,但是也有极少数病例显示侵袭性行为,容易扩散转移。一般来说,胃的小间质瘤或微小间质瘤可以定期观察,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如果超声胃镜下表现不好的:边界不规则、溃疡、强回声及异质性,应考虑手术切除。如无不良因素,可定期复查超声胃镜,时间间隔6-12月。

对于大于2cm的胃间质瘤,建议积极手术切除。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如果肿瘤位于胃体大弯或前壁,即使肿瘤直径达5cm,也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但是如果位置不好并且肿瘤大于3cm,比如位于贲门、胃小弯或胃底,手术操作困难,一般需要开腹手术。

其它部位的间质瘤(食管、小肠、直肠):

恶性度一般较高,一经发现均应考虑手术切除。

对于初诊发现肿瘤较大侵犯重要血管或脏器不能根治手术切除或者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一般不考虑手术切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取到病理,明确性质,并做基因检查,给予药物治疗。通过治疗后,如果有手术机会,则考虑积极手术切除。

急诊手术适应证:当间质瘤引起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消化道大出血后者肿瘤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大出血时,须行急诊手术,术中给予切除或其它止血等处理,急诊手术的原则就是抢救生命、减轻症状为主,能够切除是最好。

五、药物治疗:分为术前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

(一)术前治疗

  1.术前治疗的意义:减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缩小手术范围,避免不必要的联合脏器切除,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增加根治性切除机会;对于特殊部位的肿瘤,可以保护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瘤体巨大,术中破裂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可以减少医源性播散的可能性。

  2.术前治疗的适应证:(1)术前估计难以达到R0切除;(2)肿瘤体积巨大(大于10cm),术中易出血、破裂,可能造成医源性播散;(3)特殊部位的肿瘤(如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低位直肠等),手术易损害重要脏器的功能;(4)肿瘤虽可以切除,但估计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复发率、死亡率较高;(5)估计需要进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手术;(6)复发转移患者,切除困难者,也可先行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实施减瘤术。

  3.术前治疗时间、治疗剂量及手术时机选择:

对于术前治疗时间,一般认为,给予伊马替尼术前治疗6-12个月左右施行手术比较适宜。过度延长术前治疗时间可能会导致继发性耐药。

治疗剂量及手术时机:先行基因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伊马替尼的初始剂量,治疗过程中每2-3个月复查,有手术机会的,应停药行手术切除;如果肿瘤进展,没有手术机会,则考虑按照复发、转移患者进行二线治疗。

 术前停药时间及术后治疗时间:建议术前停药1-2周左右,待患者的基本情况达到要求,即可考虑进行手术。术后,原则上只要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且能耐受药物治疗,应尽快进行药物治疗。

(二)术后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适应证

主要依据危险度分级基因分型来决定。危险度分级是辅助治疗最主要的依据,目前推荐有中、高危复发风险患者作为辅助治疗的适合人群。特殊的基因突变类型间质瘤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辅助治疗不获益。比如PDGFRA外显子18D842V突变间质瘤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不推荐辅助治疗。另外,c-kit外显子9突变、野生型间质瘤能否从辅助治疗中获益,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

辅助治疗剂量和时限

辅助治疗剂量:目前推荐不论何种基因突变类型,伊马替尼同一为400mg/d。

治疗时限:根据间质瘤部位和危险度不同而有区别,对于中危患者,胃间质瘤,辅助治疗1年,对于非胃来源的间质瘤,辅助治疗3年;高危患者,辅助治疗时间至少为3年。如果发生了肿瘤破裂,可考虑延长辅助治疗时间。

  

六、术后随访

  1.术后随访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术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腹膜和肝脏,因此建议常规进行腹、盆腔增强CT或MRI扫描,根据危险度制定复查频率。对于中、高危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腹盆CT或MRI检查,持续3年,然后每6个月1次,直至满5年,5年后可以降低频率,每年一次;对于低危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持续5年。

  2.转移复发或不可切除或术前治疗患者:临床治疗前应当增强CT作为基线和疗效评估的依据,为后续治疗后反应的评价做依据。治疗后应至少每3个月随访,复查增强CT或MRI,了解肿瘤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如果涉及治疗决策,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

间质瘤是一种什么样的肿瘤(胃肠间质瘤是癌吗)?推荐知识

台湾红酒面膜

红酒面膜的功效与作用利用红酒轻松拥有好皮肤 红酒面膜有去角质的功效 红酒中的果酸能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老化物质,促进皮肤的再生,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用红酒做面膜可以有效去角质。 红酒面膜有美白和淡斑效果 红酒所产生的葡萄多酚可以使皮肤更白皙,...

g1302高铁有充电的地方吗

是的。G1302次列车设有充电口。 G1302动车将从珠海开往南通。现在铁路部门本着为旅客服务的宗旨,根据社会发展和旅客需求,及时在列车上配备了充电口,在前面的座位下面,方便旅客使用,值得称赞。如果找不到,请咨询售票员。 列车于12.17从珠海站出发,...

好听又暖心的备注

鬼丫头,小猪,小祖宗,跳心鹿,吃可爱的长大仙子,软萌的熊猫兔子,糖宝贝,奶不够的好宝贝,糊涂的小宝贝,我的口香糖,小尾巴,我的爱妃,我的宝贝,秃头猫,傻不拉叽,思米达~,棉花糖,女神~精,放养猪,心人之间,鬼马精灵,缠绕心房的秘密,打开心房的锁只...

黑的笔顺怎么写怎么写 黑的笔顺

1、黑色笔画:竖、横折、点、撇、横、竖、横、点、点、点。 含义:与白色相反的煤或墨水的颜色:黑板。黑色和白色。黑白的。他的脸晒黑了。 3.黑暗:天黑了。房间里很黑。 4.晚上;夜:在黑暗中。早起晚睡。 5.秘密;非法的;私下说:黑市。俚语。未注...

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简介

钟志华,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侨联副主席。他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工程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历任湖...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间质瘤是一种什么样的肿瘤(胃肠间质瘤是癌吗)?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www.shichangquan.com/article/76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