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的种植时间,营养价值有哪些?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畜禽养殖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七彩阳光三农网-农村养殖业致富项目。

黄秋葵别称咖啡黄葵、越南芝麻、羊角豆、糊麻、秋葵、补肾菜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怕霜冻,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秋葵的种植时间吧!
黄秋葵的种植时间
黄秋葵露地栽培,南北各地多4-6月播种,7-10月收获。华北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过后,再定植于大田。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70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左右。
黄秋葵的种植条件
1、温度: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当气温13℃,地温15℃左右,种子即可发芽。但种子发芽和生育期适温均为25-30℃。月均温低于17℃,即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则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狭窄,开花少,落花多。26-28℃适温开花多,坐果率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
2、水分:黄秋葵葵耐旱、耐湿,但不耐涝。发芽期土壤湿度过大,易诱发幼苗立枯病。结果期干旱,植株长势差,品质劣,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3、光照:黄秋葵对光照条件尤为敏感,要求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应选择向阳地块,加强通风透气,注意合理密植,以免互相遮荫,影响通风透光。
4、土壤: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不择地力,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较宜。肥料在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但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开花结果延迟,坐果节位升高,氮肥不足,植株生长不良而影响开花坐果。
黄秋葵种植方法
1、整地施肥: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深耕30厘米,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种植前把土地整得细、平、松、软,上虚下实。黄秋葵需肥较多,每亩撒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复合肥( 农用地、 商住地、 工业地) 20公斤,在整地前铺撒于地面,然后深翻入土,细耙拌匀,使土肥混合,然后开沟做畦。
2、适期播种:多采用直播法,也可育苗移栽。一般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定植,8月大量采收。
3、间苗中耕:黄秋葵出苗后要及时间苗,2~3片真叶时,除去病、弱、小苗,每穴留2株。幼苗出土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每10天左右进行1次。第一朵花开放前应加强中耕,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4、肥水管护:黄秋葵较耐旱、耐湿,在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尤其是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水分。黄秋葵生长采收期长,整个生育期约100天。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后进行,每亩施尿素6~7公斤。
5、设架摘叶:夏季要设支架防倒伏,可用长1米的竹竿或树枝插在植株根旁,支撑植株。在生长前期要防止营养生长过旺造成徒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留作种果的应及时摘心,可促使种果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黄秋葵的种植时间,营养价值有哪些?推荐知识
是的。天府通可以查询医保卡,查询方法如下 首先,登录天府通办社保网站,注册社保账号密码。注册帐号密码后,即可登录查看个人社保缴费明细。 第二,拿着身份证或社保卡,到任何一个社会保障局网点,将身份证或社保卡插入该网点的社保机,即可查询社保缴费明细,并打印...
让人印象深刻。 五毒是主要职业的输出,毒系的爆发效果,伤害不会输给任何职业,是可以起到一定数量的毒系伤害,还可以造成较强的减血效果。治疗很差,只有一个治疗技能,大部分都是输出和控制技能,你可以站在后面扔输出技能。...
将排骨浸湿排去血后,将排骨沥干,切成3厘米长的小块。两瓣大蒜,一小片姜,两根葱花,切碎。 将切碎的排骨放入盘中,用少许油浸泡。 将排骨放入容器中,放入葱、姜、蒜,撒上胡椒粉(半茶匙)、花椒(一茶匙)、辣椒粉、五香粉(一茶匙,太多不好吃)、鸡粉(半茶匙)...
0 第三种选择是修眉,这是最昂贵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眉毛看起来就像你自己的一样。...
都是依阳王朝故意留下的。 西楚复辟是李阳朝和曹长卿共同推动的,双方都心知肚明。 如果溧阳王朝想要继续统治下去,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个是官僚制度,它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小官员集团和封建庇护。张巨鹿的改革打破了封建庇护的垄断。其次,皇族之争,国家之...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黄秋葵的种植时间,营养价值有哪些?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畜禽养殖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畜禽养殖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畜禽养殖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www.shichangquan.com/article/10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