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活日常
  3.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

简介:关于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生活日常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七彩阳光三农网-农村养殖业致富项目。

学校所属:山西省联系电话:0351-6014470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街79号传真:0351-6014469

邮编:030024电子邮件:geoscience@hotmail.com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系以专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教学计划改革为核心,积极开展专业调整转型。在保持现有优势学科的同时,扩大专业范围,增强适应性,努力创建边缘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向资源与环境学科拓展。全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走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注重内涵发展的办学新路子。

一、专业设置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隶属于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其前身是原煤炭部山西矿业大学地质系。始建于1958年,设有煤炭地质与矿产勘查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专业调整为“资源勘探工程”,2000年增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在1990年授予“矿产勘查与勘探”硕士学位的基础上,2000年又授予“地球勘查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和“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具有“地球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资格的院校。

2. 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建设

本系现有专任教师28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见表1。

表1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名单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政府从资金和政策方面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和科研岗位,通过引进,显著提高了学历水平。不定期培养和派遣教师继续学习和培训。1998年至今,先后培养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10人。现有教授、副教授12人,占教师总数的42.3%。现有博士(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0人,留学生5人,占教师总数的89.3%。聘请了1名外国教授R.Ovliee(挪威卑尔根大学)。

三、人才培养

自1996年起,资源勘探工程专业每年招收2个班。自2000年增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后,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每年招收3个班。现有本科生254人。现有研究生2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录取率达17.4%。2002年底,有研究生23人,工程类研究生21人。

随着教学计划的及时调整和市场人才的培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自1998年以来,除部分学生进入地质科学教育、研究和生产部门外,其余学生均进入交通、电力、水利、建筑、建材等不同领域工作,或从事生产、研究、开发、管理工作,或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发工作,或以公务员身份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8%以上,考研录取率达32.7%。

四、办学优势和特色

1. 办学优势与特色

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九五”以来,地球科学与工程系作为山西省唯一具有“地球科学”学士、硕士学位资质的单位,一直围绕“资源与环境”这一主题发展,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培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为主要目标,并以解决国民经济建设有关问题为主要任务。组建了研究团队,完善了实验设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 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果

(1)调整主要方向

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发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多为综合性地球科学研究课题,需要不同学科间大跨度、多方位的交叉、交叉、综合研究。要求地质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应从以往狭隘的专业“成型教育”转向扎实的基础教育,拓宽“空白”成型的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的需要。1998年,本系将原“矿产勘查”、“煤炭地质”两个专业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增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物岩石材料方向。2000年增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积极向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建设与管理、水资源、工程地质等领域拓展。它不仅保持了自身的优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群体,而且灵活多变,适应发展的需要。

(2)修改教案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科学分配计划内的学时。它由五个部分组成:基础模块(包括校级子模块和校级子模块)、专业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自由选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2500学时中,基础课占49.4%,专业基础课占14.2%,专业课占20.6%,选修课占15.8%。将高等数学调整为数学建模,加大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保证英语4年连续教学,加强地学基础,增加“3S”和计算机语言课程,在三年级增加计算机课程设计,体现基础厚、口径宽、重技能、外语能力强的知识结构。

(3)建设“地球科学馆”

地球科学馆占地450平方米,有114个展板,1000多个地质标本,12个现代生物标本,22个小模型,3个大模型和实物展品。展厅由“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矿物的神秘、岩石的奇迹般变化、资源与利用、环境保护”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章节。根据地球科学博物馆的教育特点、服务对象和观众的心理,地球科学博物馆的建设以实物为基础,以文字、图片、表格、模型为内容,以声、光、电等手段突出实物展品。展品的价值体现在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上。有罕见的展品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同时,它们又与观众的社会背景、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舒适的展厅设计,美观大方的陈列柜风格,丰富的实物与辅助展品组合,奇特的陈列形式,新颖的陈列方式,和谐的灯光与色彩布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我校乃至我省新世纪现代科学教育基地。自2002年5月开馆以来,共接待了教师、学生、校友、国内外游客、学者等各界人士5000余人次。

五、学科建设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设有矿产测量与勘探、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他正在积极组织报考矿产找矿与勘探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核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磁信息技术与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等。1998年以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4项,横向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07555 - 79000部,论文30余篇。

地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1998年以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3项,横向项目15项。

六、实验室建设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将原有的12个小而完整的实验室按相关学科进行合并,组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地球科学基础实验室、地球科学专业实验室和科学研究专业实验室三个模块,由学院和系两级管理。实验室独立于教研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实验项目,更新实验内容。扩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放实验室,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改造实验室环境,更新实验设备,现拥有高温炉、显微光度计、氡计、大地电磁测深仪、红外吸收谱仪、MS2磁化率仪、Minispin磁强计、DMS旋转磁强计、交变退磁仪、热退磁仪、零磁空间校正、x射线衍射仪等等。2000年,投入30万元建立了GIS实验室,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了全球定位接收设备(GPS),扩建了标本部(100平方米),其中地磁信息技术实验室已成为学校特色实验室,对外开放。学校拥有电子显微镜、Y2000型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微电脑差示热平衡、火焰光度计、粒度分析仪等一大批可供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使用的先进仪器。

遴选优秀、突出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科研专用实验室主任,根据科研需要安排设备,采购全球卫星定位仪(GPS)、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袖珍数码相机等电子记录存储、实时信息处理设备,并与地方政府建立密切联系;煤矿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开放实验室促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术水平。

九五以来的科学研究

1. 九五以来的科学研究和论文

1996年以来,随着该系专业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师资队伍的充实和提高,该系科研能力逐年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22项,其他项目2项。先后通过省部级鉴定项目8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外期刊11篇,国际学术会议10次,国内知名期刊30余篇。出版专著8部,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另外4部专著最近已出版,正在审评中。出版“十五”教材1部,编辑教材2部。科研投入超过420万元。

2. 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主要项目有国际合作项目“萨拉乌苏上古生界拉山逆极迁移跟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化过程中煤大分子结构演化的计算机模拟”;省级重点项目“陷落柱林开发区高产高效采煤技术”和“地质体空间形态信息系统开发”。

8. 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自1996年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固体地球物理系开展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以来,卑尔根大学固体地球物理系苏普教授和Reda Raoule教授在古地磁研究领域建立了科学合作关系。Raoule教授已连续7次访问中国。曾赴内蒙古萨拉胡苏文化遗址、内蒙古东胜矿区、广西百色文化遗址、广西田东段、山西襄汾市丁村文化遗址、山西瑞城西后都文化遗址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在国际合作项目Blake Subtime期间进行了地磁场特征研究。苏普教授及其同事还多次访问挪威,并在固体地球物理系古地磁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近7年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基金项目2项。2002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国际国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专著1部,共同培养研究生7名,培养了一支与国际接轨的学术团队。走在全校前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太原理工大学授予Raoule教授客座教授称号。

2002年,太原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署了科研与教育合作协议。学校联合建立了“地磁信息技术实验室”,支持了本系学科的发展,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向我校捐赠了一整套价值150多万元的传统古地磁实验仪器。经过近两个月的安装调试,设备已全部正常运行。“共建”是我校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历史上的一项创举。研学结合,校建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极大地促进我院学科建设,提高我院科学实验能力,增强我院科研的持久性,为我校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学生。

(范绍明著)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推荐知识

日照5月7号大海潮汐时间

日期(农历) 低潮时间涨潮时间 第一天和第十六天 6个身子 第二个和第十七个 4813:00 第三个和第十八个 7:36和13:48 第四天和第十九天 八24十四36 5号和20号 9:1215:24 第六天,第...

证券收的雇佣金0.03高吗

瑞典有40多所高等院校。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包括斯德哥尔摩大学、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哥德堡大学、于默奥大学和林雪平大学。每一所大学都有许多系和成千上万的学生。瑞典最著名的技术学院包括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皇家理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查尔姆斯理工学院和吕勒奥理...

云在水中飘是怎样形成

天上有云,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像,所以浮在水面上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与虚像一样大。 因为鱼是水中的实际物体,正是因为光从水中经过空气折射进入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水中的鱼,其实我们看到的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吃什么有利于伤口愈合消肿 吃什么有利于伤口愈合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会不小心受伤,那么如果不小心受伤了,想要快速愈合伤口,有什么样的方法和治疗步骤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伤口快速愈合。 吃什么有利于伤口愈合消肿 1.其实一般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的...

大米和小米能一起熬粥吗 大米和小米可不可以一块熬粥

1、大米和小米可以一起做粥。 2、小米,味咸,爽,利于健脾健脾,平复心绪,消除工作烦恼,适合脾胃虚弱、焦虑不安的人做梦。 3.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大米中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面筋,其次是米筋和球蛋白。大米的蛋白质价格和氨基酸组成比均高于小麦、大麦...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生活日常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生活日常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生活日常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生活日常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www.shichangquan.com/article/3096559.html